发布时间:2012/12/11 13:51:21 浏览量:1183 【字体:
大 中 小】
当可聚合添加剂分散到
润滑油中时,由于摩擦副摩擦产生的局部高温、新裸露金属表面的催化、金属表面发射产生的外逸电子等作用,使可聚合添加剂在摩擦接触区产生缩合或加成聚合,原位形成摩擦聚合物保护膜。
边界润滑膜模型的建立可以更深入地反映摩擦润滑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并预测新条件下的
摩擦特性,因而边界膜模型的建立受到多方面的重视。边界润滑的关键在于保护层的形成,包括吸附膜、氧化层或者表面反应膜。吸附膜与表面不均匀性之间有横向的相互粘附作用,当表面温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吸附膜开始热脱附,摩擦因数迅速增大。在吸附膜的热脱附之后,氧化物层或表面反应膜进入接触阶段,为下一步的微接触提供保护,减小了摩擦和磨损速率。因此,边界润滑的失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反应膜的生成和去除。
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知识,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必须吸收能量,越过一个能垒成为活化分子(能量较高,通过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才能转化为产物分子,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普通反应物分子(未活化的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Ea=Ec+mRT式中:Ec为反应的临界能或阈能(反应物分子要发生反应性碰撞必须具有的最小能量);m为与反应有关的常数。
反应膜的形成与失效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有两个缺陷,没有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级数,而只是假定反应膜的生成(或分解)反应都是一级反应,即反应膜的生成(或分解)速率与反应膜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不具有普遍性。通过在含
添加剂的润滑油体系中机械摩擦试验所得的结果,探索边界润滑失效的化学机理,结合目前已有的模型,引入新的参数,建立边界润滑失效的模型,运用模型为机械设计提供依据,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